想很,现骨感理遇冷丰满实很
最近在浏览Twitter时,我看到以太坊账户抽象领域的重量级人物John Rising发布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。说实话,这些数字让我这个老区块链从业者都感到有些意外 - ERC-4437标准的实际采用情况简直可以用"惨淡"来形容。
美好愿景遭遇残酷现实
记得今年3月在丹佛WalletCon大会上,当ERC-4437标准意外发布时,整个圈子都沸腾了。我当时就在现场,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兴奋的氛围。大家都在畅想"智能账户"将如何改变游戏规则:摆脱繁琐的助记词、简化交易签名流程、大幅提升用户体验...可现在回头看,这些美好憧憬似乎都有些过于乐观了。
Rising通过BundleBear平台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:每月账户留存率低得可怜,仅有6.89%的用户会在使用智能账户六个月后继续留存。这让我想起早年推广区块链钱包时的情形 - 用户来了又走,留不住人始终是个痛点。
基础设施也难以为继
更令人担忧的是支撑整个系统的经济模型。Rising指出,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的"捆绑商"(bundlers)基本上都在亏本运营。虽然偶尔会有项目方支付超额Gas费的情况,但这就像在沙漠中遇到绿洲一样罕见。
我特别关注到一个数据:平均每个智能账户仅执行了5次用户操作。这说明什么?要么是用户体验还不够好,要么是应用场景太有限。想想我们平时使用传统钱包的频率,这个差距实在太大。
乐观派的声音
当然,也有人持不同看法。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就认为新技术采用需要时间,他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:"先是缓慢积累,然后突然爆发"。确实,区块链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。
Dune Analytics的数据似乎为这种乐观提供了些依据:8月份活跃智能账户数曾达到42万的峰值。但随后的连续下滑又给这份乐观蒙上了阴影 - 10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14.3万。
黎明前的黑暗?
作为一名见证过多次技术迭代的从业者,我深知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ERC-4437面临的挑战让我想起早期的DeFi应用 - 同样经历过无人问津的阶段,后来却彻底改写了金融格局。
问题的关键在于:这是暂时的低谷,还是根本性的方向偏差?目前来看,改善用户体验和经济模型可能是当务之急。毕竟再好的技术,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终究难以获得大规模采用。
(责任编辑:访谈)
-
说实话,这两年我们团队见证了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奇迹 - 两年时间,2000万美元营收,完全靠自力更生。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接触风投,我作为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。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我想分享一个惊心动魄的"投资骗局"经历。一场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记得那天,邮箱里突然出现一封来自"YZi Labs"(号称币安旗下风投)的邮件。联系人自称Dana H,LinkedIn资料看起来很专业,说是对项目很感兴... ...[详细]
-
市场永远不会忘记Terra这个名字,但它最近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回归故事。就在大家以为这个项目已经彻底凉透的时候,USTC和LUNC却突然演绎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价格狂欢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2022年那场灾难的老韭菜,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惊人的价格涨幅24小时内暴涨157.97%!这不是什么新发的小币种,而是曾经跌入谷底的USTC。我昨晚盯着行情图表的时候,一度怀疑是不是交易所数据出错了。从0.... ...[详细]
-
记得刚入币圈那会儿,我就像个无头苍蝇,亏得那叫一个惨啊!现在回想起来,真想给当初的自己几个大嘴巴子。好在后来摸清了门道,总算把亏的钱都赚回来了。今天我就把这些血泪教训总结成7个实用技巧,让新手们少走点弯路。1. 集中火力比遍地撒网更靠谱很多人迷信"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"这句话,结果买了几十个币,每个都只投一点点钱。去年我朋友就这么干,买了30多个山寨币,结果只有3个涨了,其他全归零。我的经验是... ...[详细]
-
说真的,在币圈混久了,我发现交易这事儿跟人生简直一个样。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,每次下单都像在等待命运的宣判。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我也总想着每单都要赚个盆满钵满,现在才明白,市场哪有那么好说话,起起落落才是常态。交易心态那些事儿我经常跟学员们说,你们知道交易最难的是什么吗?不是技术分析,而是管住自己的手。赚钱的时候,心里跟猫抓似的想平仓;亏钱的时候,又死活不愿意认输。这种心态我太理解了,毕竟谁的钱都不是... ...[详细]
-
今天早上打开交易软件,看到比特币K线图的时候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——110484美元!这不是又回到解放前了吗?想起上周五那些追涨的朋友,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种行情,我都忍不住想给他们一个拥抱。巨鲸"割韭菜"的秘密这次暴跌的幕后黑手,居然是那些沉睡了7年的"远古巨鲸"。你能想象吗?他们在2011年以不到10美元的价格囤积比特币,现在每卖出一个就要11万美元接盘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... ...[详细]
-
上周科技圈最劲爆的剧情莫过于OpenAI上演的"CEO去哪儿"。这场堪比好莱坞大片的商业戏剧,让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——山姆·奥特曼被闪电开除又戏剧性回归,简直比《权力的游戏》还要精彩。七日惊魂:OpenAI高层地震纪实11月17日那天,OpenAI的员工们恐怕都还记得当时的情景。上午还在憧憬着GPT-4 Turbo的美好前景,下午就收到了CEO被炒鱿鱼的爆炸性新闻。最戏剧性的是,奥特曼本人也是在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看到BRC-20这个概念时,就像看到比特币穿上了一件花哨的新衣服。作为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不得不承认比特币这个"老顽固"正在经历一场出人意料的蜕变。比特币的"基因突变"记得2017年那会儿,大家都在讨论比特币能不能做智能合约。当时很多人都说:"别想了,比特币根本就不是干这个的料。"但谁曾想,比特币的UTXO机制这个看似死板的记账方式,反而孕育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。让... ...[详细]
-
朋友们,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——比特币生态里正在兴起的NAT。说到这个,就不得不先提一嘴DMT理论,这玩意儿简直打开了数字资产的新世界大门!数字世界的"点石成金术"想象一下,比特币区块就像一本永远写不完的账本,而DMT理论告诉我们如何在这本账本上"种"出有价值的数字资产。这种"数字点金术"有三个特别迷人的特点:第一是"序数理论",简单说就是给比特币的最小单位"聪"都编上独一无二的身... ...[详细]
-
最近Mystonks这家"美股上链"平台闹得沸沸扬扬,直接把用户的资金给冻结了,理由是"资金来源不合规"。这事儿可真是太离谱了!但凡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懂,正规机构发现可疑资金应该当场拒收退款,哪有二话不说就扣钱的道理?这不摆明了有问题么。美国牌照背后的猫腻我特意去查了查Mystonks的老底。这家公司确实在美国SEC备过案,用的是Regulation D 506(c)条款,说是要私募57.5万美元... ...[详细]
-
沉寂两年之久的NiaoB项目突然焕发第二春!记得上一次看到这个项目还是2021年,当时的疯狂行情还历历在目。如今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传奇人物威少再次出山,带着原班人马杀回币圈,这消息着实让我眼前一亮。涅槃重生,这次不一样作为经历过上一轮行情的老人,我太清楚这个项目的分量了。威少在采访中信心满满地表示:"这次我们不是简单的复活,而是要打造全新的社区生态。"说实话,看到团队如此雄心壮志,我内心也燃起了期... ...[详细]